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客观题中的十大高频考点之学习指导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05 08:50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门学科共四个题型:客观题主要是单选题(20*2=40);主观题包括:简答题(3*10=30)、材料分析题(2*20=40)和教学设计题(1*40=40)。另外,考试大纲中规定考试内容共七个模块,分别是:(一)教育基础、(二)学生指导、(三)班级管理、(四)学科知识、(五)教学设计、(六)教学实施和(七)教学评价。其中,客观题中教育基础和学生指导这两个模块考频较高。接下来,将根据历年真题,总结学习指导模块中的考频较高的十大考点,希望能够对报考2019年下半年的国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高频考点一:德育原则

(一)知识点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方向性原则

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5.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

6.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即马卡连柯“平行教育”。

8.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灵活施教原则)

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真题链接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高频考点二:德育方法

(一)知识点

1.说服教育法

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2.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锻炼法(指导实践法)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情感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品德评价法)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二)真题链接

1.三(1)班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D

2.小芳常常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她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先采取的教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践锻炼

【答案】A

高频考点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知识点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②“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③培养顺序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①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

②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真题链接

1.小林有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 )。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C

2.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要素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答案】C

高频考点四: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知识点

1.感觉的适应

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①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②听觉适应。

③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④味觉适应。⑤触压觉的适应。⑥温度觉适应

2.感觉的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

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时产生。

3.联觉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4.感觉的补偿

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如盲人听觉发达。

(二)真题链接

1.橙色往往使人感觉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觉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答案】A

2.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象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答案】D

高频考点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点

1.知觉的整体性

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2.知觉的理解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3.知觉的选择性

注意知觉的对象,忽视知觉的背景。

4.知觉的恒常性

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直觉印象仍然不变。包括:形状、大小、方位和明度恒常。

(二)真题链接

1.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B

高频考点六:认知策略

(一)知识点

1.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具体方法:

(1)排除相互干扰。(2)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采用多种形式复习。(6)适当的过度学习。(7)画线。

2.精加工策略

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做笔记。

(2)记忆术。①位置记忆法;②缩简和编歌诀;③谐音联想法;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

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一种是纲要策略。

(二)真题链接

1. 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B

2.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组织 B.复制

C.资源管理 D.精细加工

【答案】A

高频考点七: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知识点

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来分,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①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如,“为祖国争光”、“为将来出人头地而努力学习”

②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如,“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

3.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①内部学习动机: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

②外部学习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

4.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①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属于内部动机。

②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③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属于外部动机。

(二)真题链接

1.在下列各项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

A.班级排名 B.老师表扬

C.家长奖励 D.学习兴趣

【答案】D

2.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答案】A

高频考点八:情绪情感种类

(一)知识点

1.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

①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

②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

③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例如,飞机在飞行中,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驾驶员紧急与地面联系着陆。

2.情感可以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①道德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②理智感

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

③美感

当人们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文艺作品的时候。例如,对美好事物和心灵的赞美、歌颂、感叹。

(二)真题链接

1.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的给自己点了一个赞,这种情感属于(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C

2.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

【答案】A

高频考点九:动机冲突

(一)知识点

(一)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

(二)双避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

(三)趋避冲突

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二)真题链接

1.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2.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高频考点十: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知识点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①强化法;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④示范法;⑤消退法;⑥惩罚法;⑦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①全身松弛训练(雅各布松首创);②系统脱敏法;③肯定性训练

3.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

艾里斯提出的,又称ABC理论,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是

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他认为,情绪(C)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A)所

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的。

4.来访者中心疗法

由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要求咨询师要具备:

①真诚,咨询师表里如一,在治疗过程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②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③移情。移情就是把情感迁移到相关的人或事物上。

(二)真题链接

1.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亲情

【答案】B

2.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D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资格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卷分析汇总2024年教师资格人物考点手册汇总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必考点汇总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前心理调整汇总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很关键,心理调节有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准备充分,杜绝意外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