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6-01-21 10:54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师招聘考试QQ群:426026448
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问题解决的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3.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阅读、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4.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已有知识经验。
5.直接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6.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启发式。
7.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情感因素。
8.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9.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1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11.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12.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
13.皮亚杰认为遵从游戏规则是儿童道德品质的开始。
14.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肯定性训练。
1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行为塑造。
16.常规性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17.过度学习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8.深层特征的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责任编辑:lmj18
上一篇: 没有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